新华社杭州7月13日电(记者吴帅帅、纪航)午后,随着一辆形似医疗救护车的车辆驶入村中,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李宝村的10多位村民陆续聚拢上前。这并不是一场紧急救护,而是村民们的固定医疗日:这辆约有12平方米空间的巡回诊疗车就是村民们的“移动医院”。
在这里,村民能够进行血压、血糖等常规项目检测,也可以随诊刷卡开药。地处浙江山区的景宁县,这样的“智慧流动医院”巡回诊疗车共有7辆,每月固定来4次,为全县78个无固定医疗机构的行政村和村医服务能力弱的村提供医疗服务。
“下山看病不方便,以前小毛病就靠自己扛。”94岁的吴昌根老人说,巡回诊疗车解决了他头疼脑热的小麻烦,更重要的是解决了老伴定期开降压药的问题。
李宝村常住人口100多人,绝大多数都是60岁以上老年人,从村里到乡卫生院要走10多公里山路。李宝村村民的看病难题一度也是景宁县居民面临的共性问题。景宁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山区,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就有700多座,村庄分布分散,常住人口不多且以医疗服务需求较大的老年人为主。
“每个村设立卫生室成本高、服务人数有限,医务工作人员难招更难留。”大均乡卫生院院长陈利风介绍。
从2019年起,景宁县因地制宜,逐步开始探索形成了“固定+流动”的山区诊疗服务模式,提升部分乡镇“固定”医疗服务点的接诊能力,同时通过“流动”巡回诊疗车实现“送医到家”。
景宁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彭德伟说,开始县里配备了4辆车,用于满足村民基本诊疗需要。到2024年初,浙江省对巡回诊疗车进行了外形、设备等标准统一。
目前,浙江地区的巡诊车车内包括5类23种医疗设备,涵盖心电监护仪、便携式B超、肺功能检查仪等。车辆还配备了AI辅助诊断和数字车载平台,能够实现车内集成中西医诊疗、检验检查、取药报销等功能。
“近年来,我们不断根据群众需求提供服务。”陈利风说,比如村里老人可以根据需要,自己通过手机App或者委托家庭医生、村健康管理员线上反馈服务需求,卫生院会根据需求,随车安排中医医师、B超医生等。
为应对村民紧急就医等特殊需求,景宁县还通过搭建“智慧流动医院”数字化管理平台,实现车辆实时调度。
在景宁县卫健局的管理系统上,每辆运行的巡回诊疗车都会实时更新位置。“这一系统与120救护系统打通,如果偏远山村需要紧急救护,就近的巡回诊疗车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转变为‘救护车’。”彭德伟说,位处山村的患者还可通过远程诊疗,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诊断和服务。
偏远地区居民如何享受到相对普惠均等的医疗服务,这是世界医疗卫生领域的普遍性难题。景宁县的实践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。今年5月,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的一场主题会议上,景宁县代表以“智慧流动医院+AI”案例向参会国的代表作了经验交流。
景宁县卫健局局长吴丽英在会上分享了一组数据:目前景宁7辆巡诊车已累计运行25万公里,服务县内群众超10万余人次,使得景宁县内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病规范管理率达70%以上……
“我们的模式得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医务工作者代表的肯定,这是一种符合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,可借鉴的基层医疗服务创新。”吴丽英说。
经测算,以景宁县所在的浙江省丽水市为例,通过巡回诊疗车提供医疗服务,相较于每个村建卫生室的传统模式,每年能减少运营成本6000余万元人民币,可节约机构建设成本2.33亿元人民币。
目前“智慧流动医院”巡回诊疗车已在浙江范围内全面推广。据了解,浙江省内共有500多辆巡回诊疗车穿梭于山区海岛之间,基本实现山区海岛和偏远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。
网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